第313章

  司马师不以为意,大笑起来,向夏侯玄拱手道:“哎呀,兄长学识渊博,弟不及也。”
  一个是朝廷抚军大将军,一个是朝廷大鸿胪。
  斗木獬夹在中间,不觉脸上渗出冷汗,拱手道:“学生告退。”
  夏侯玄略一点头,斗木獬躬身后退。
  司马师眼角余光一扫,嘴角勾起一丝冷意。
  “子元现在可说了。”夏侯玄道。
  两人都曾是浮华党的魁首,又是姻亲,当年的关系非常不错。
  夏侯玄更是对司马师脾性了如指掌。
  司马师笑了两声,“不愧是兄长,小弟此来,其实是为了令婿。”
  在外人面前,司马师总是一张笑脸。
  不明就里之人,时常觉得如沐春风。
  就如同他的父亲一样,总是被认为是忠心勤勉。
  司马懿再次拒绝皇帝赐下的九锡,让朝野上下多了几分期盼。
  期盼他是再世伊霍。
  “哦?莫非他犯了太傅的忌讳?”
  如果司马师是一道烈焰,夏侯玄就是一座冰山。
  “兄长说哪里话?我亦是夏侯家的女婿,他也是夏侯家的女婿,怎么说都应该照拂一二,杨兴云先后剿灭冶无戴、迷当十万之众,论功当封千户侯,可惜曹爽不识英雄,竟让此等将才埋没于边鄙,岂不是令吴蜀笑我大魏无识人之明?”司马师绕来绕去的。
  不过夏侯玄已经知道他话中的意思。
  但凡被司马父子盯上的,有几个能善终?
  司马师道:“是以朝廷欲擢其为渤海太守,封金阳亭侯。”
  夏侯玄冷冷道:“既然是朝廷意思,宣旨即可,何须问我?”
  “当然要征询兄长的意思,兄长若是方便,不妨去信一封,以免令婿生出不必要的误会。”司马师还在笑,但笑容里隐隐带着一丝锋芒。
  第二百二十九章 内变
  杨峥觉得,现在的日子这么过下去也未尝不可。
  与土皇帝没什么区别。
  只要每年按时向武威上缴赋税,陈泰也不会干预西平内部。
  一个凉州刺史部,一个西域长史部,胡汉交杂,豪强并立,每天不知有多少事要操劳。
  反而如杨峥这般听话,足额足量上缴赋税的是少数。
  大部分郡县都是欺上瞒下。
  陈泰初来乍到,摸清其中的水有多深就需要大把的时间。
  当地豪强与部族们,都不是好惹的主儿,有钱有粮,有兵有将。
  有时候陈泰还会下令调西平军北上平乱。
  杨峥基本都是有求必应。
  与陈泰的关系也是日渐和睦。
  不过暗地里,杨峥的手在凉州也越伸越长。
  何处有关隘,何处有驻兵,何处有屯田牧场,各部族的势力范围,连张掖太守有几房小妾,都摸的一清二楚。
  二十八星宿与九野营越来越熟练。
  尤其投入大量钱帛之后,渗透起来无往而不利。
  西平政务交由鲁芝,西海交由杜预、张特打理,杨峥只抓兵权、财权,时常也去青营做做思想工作,与孩子们关系突飞猛进。
  不过风平浪静的日子注定短暂。
  陈泰是君子不找自己的麻烦,郭淮却不轻易放过自己。
  嘉平二年正月一过,长安的命令就来了。
  “召护羌中郎将杨峥、西平太守鲁芝,入长安议事,限期不到者,以违抗军令论处!”使者宣读雍凉都督的命令,措辞严厉。
  令杨峥皱起了眉头。
  自己和鲁芝都去,这针对性未免太明显了吧?
  去年先有高平陵之变,接着王金虎、姜维闹了大半年,再后来王凌叛乱。
  让杨峥暂时被遗忘,有了喘息之机。
  而现在尘埃落定,司马父子掌权,就开始一个个拔钉子了。
  每年的确有一两次军议,但郭淮一般把非雍凉军体系的排除在外。
  今年却点名要自己和鲁芝去,这他娘的去了还能回来吗?
  “回去禀报都督,不是我杨峥抗命,而是发羌、烧当羌、钟羌集合十万大军,欲再犯西平,为保雍凉平安,我杨峥只能改日登门赔罪。”杨峥皮笑肉不笑道。
  看到一脸煞气的刘珩,几十个虎背熊腰手按刀柄的甲士,使者眼珠子转了两圈,笑的非常勉强,也非常和善,“杨将军之言,我一定禀报郭都督。”
  “那就好,那就好,某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既然使者军务繁忙,就不挽留,刘珩送客。”杨峥连虚与委蛇的心情都没有。
  该来的终于来了。
  不过离间郭家和司马家之计,似乎并没有效果。
  郭淮还是活蹦乱跳的。
  司马家没有任何动作。
  整个曹魏非常平静,如同去年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莫非自己的小动作被人发现了?
  这年头能上台面的都不好对付。
  使者被打发走后,第二天又来了一波,第三天、第四天……
  前后五波使者,命令都是一样的,召杨峥回长安,否则军法从事。
  杨峥丢掉心中的侥幸,暴风雨终于要来了。
  正如冯琦消失一样,雍凉可供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小。
  陈泰、郭淮、邓艾与司马父子的关系各有不同。
  但拔除西平这颗钉子的心思是一致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