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朱能犹豫了下,一咬牙,“成!”
  两件三万两,自己和丘福,一人一万五千两,这点钱还是拿得出来,只不过要肉疼好一阵,转念一想,一旦朱高煦登基,这点钱分分钟就回来了。
  于是心里好受了许多。
  黄昏叹道:“两位国公之心,卑职真是越发仰慕,犹如那大河之水天上来,又如那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这样罢,等明日两位国公的钱送过来,卑职就立即进宫去给乾清殿和坤宁宫安装。”
  不见兔子不撒鹰。
  旋即又道:“这事二皇子殿下知道卑职一片苦心就好,还请两位国公不要声张,免得卑职不好做人,毕竟卑职还要参加秋闱的嘛。”
  丘福和朱能眼睛一亮。
  自以为懂了。
  黄昏是用这件事来给朱高煦毛遂自荐!
  他在示好。
  这么一想,如果黄昏是这种初衷的话,这个三万两恐怕真的良心跳楼价,应该不亏。
  于是气氛越发融洽。
  推杯置盏,主宾融洽,其后微醺而归。
  在丘福出门前,他忽然回头道:“黄指挥,这个神器能否再制造一件,我如今上了年纪,每到夜幕时分,便瞧不分明,若是有此神器在家中,也能给老夫一个光明。”
  黄昏颇为为难,“倒是可以,要看国公如何做,如果是整座府邸都要神器光明普照,大概需要三四万之巨,若是只主院和宴厅书房等重要场所,大概两万两就够了。”
  心中暗喜。
  大客户啊。
  丘福一听,五官扯了扯,真尼玛贵。
  但是——
  黄昏说了,这玩意儿整个大明只有三件,一件黄昏拥有,一件将要安到乾清殿,一件坤宁宫,若是自己府上有一件……
  倍有面儿。
  两万两,划算。
  于是挥手道:“就主院、书房和宴厅,明日我着人送定金过来,这个定金多少合适?”
  黄昏想了想,“一万两罢。”
  丘福立即道:“好!”
  朱能一见,岂会不知道丘福的意思,立即笑道:“黄指挥,给我也来一套?”
  你是国公,你是三公。
  我朱能就不是了?
  总不能让你丘福一个人抢了风头嘛。
  黄昏笑道:“善!”
  意外之财啊。
  第275章 朝野之间
  不提因为这事,离开之时彼此眉眼不顺的丘福和朱能,送走两位国公后,黄昏和吴溥继续回到宴厅,撤了歌姬和女伎,两人喝着小酒轻声议事。
  吴溥龇了口酒,问出了心中担心的话,“你真的是给二皇子讨好陛下和娘娘的机会?”
  黄昏摇头,“吴叔叔,关于立储这件事,你只管去做你的,就算你现在支持大皇子,将来若是二皇子登基,侄儿也能保你仕途无虞。”
  吴溥不解,“你呢?”
  黄昏叹道:“我现在还没想好。”
  朱高炽好是好,现成的明仁宗,其后的接班人朱瞻基,打造出仁宣之治,和永乐盛世连在一起,大明很是辉煌。
  但这辉煌也就如此而已。
  和自己理想的大明帝国差之甚远。
  朱高煦不好。
  一直在作死。
  但朱高煦有一个优点:尚武。
  尚武的君王么,大多喜欢开疆拓土,所以在这一点上,很是契合自己的理想。
  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朱高炽、朱瞻基和朱高煦,谁来当君王,自己才能做到隐帝那种地位去——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带领大明走向世界。
  当下君王是朱棣,自己要做的不是带领,而是辅佐。
  因为朱棣本身,就想走向世界。
  所以关于扶龙的对象,黄昏还要继续再斟酌。
  吴溥不解了,“既然你不想扶龙大皇子,也不想扶龙二皇子,为何前日拂了大皇子的面子,现在又要给二皇子铺路。”
  黄昏苦笑,“我在顺天时,陛下忒不厚道的让我拿钱,被我忽悠过去了,现在刚回到应天,大皇子又有这个意思,我也没办法,钱还是要拿的。”
  朱高炽跑城外来迎接,不也是盯着老子的钱袋子嘛。
  吴溥隐然懂了,“所以你的目的其实只是让丘福和朱能两位国公当个冤大头,拿钱给你?”
  黄昏点头,“可不是。”
  又道:“朱高炽到底增发了多少宝钞?”
  吴溥伸出两根手指。
  黄昏哦了一句,“才二十万,还好,不多。”
  吴溥摇头。
  黄昏僵住:“两百万?!”
  吴溥点头。
  黄昏当时就崩溃了,再也顾不上什么忌讳,泼口大骂,“他朱高炽长得胖就算了,真是头猪啊,敢增发这么多宝钞,是嫌经济崩溃的不够快嘛。”
  两百万,老子想帮忙也无济于事。
  还得国家来解决。
  毕竟国家一年的收入是一两千万两,损失一两百万来给这一次增发宝钞擦屁股,伤不了筋骨,只不过是因为接连打仗,所以国库确实没钱,朱高炽不得不多方想法而已。
  自己能帮他回笼几万算几万。
  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措施,比如拿个几十万两去隔壁的亦力把里买点东西回来,把宝钞送到国外去——这个方法没有操作性,需要开启互市。
  最行之有效的一点:增加税收,接下来秋收过后的税收,农民可以以宝钞替代粮食,就能有效解决市面宝钞过多的情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