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都是读书人,千古佳句难出,口头流水易得。
  一时间气氛很是不错。
  黄昏略有尴尬。
  他自认自己是个读书人,可是在这群读书人面前,他算个狗屁的读书人——毕竟大家学的不一样,你让黄昏现写古诗词,他连平仄都弄不懂。
  好在美酒怡人。
  而且他今日的目的也不是喝酒吟诗,还是觊觎那幅清明上河图。
  气氛热烈。
  很快,到了诗会的传统项目。
  飞花令还好。
  黄昏勉强应付了过去,毕竟人多,轮到他这里时,想一句生僻的准备着,下一轮走不到他这边就有人卡壳。
  然后又让了难度。
  诗词接龙。
  这个更难,不过只是针对于黄昏而言,在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谁脑海里没个千二八百首诗词,是以这一轮黄昏受罚喝了三大杯。
  然后来到了诗会最热烈的环节,也是顺应情境:在座那些名气较大的人,被推举出来写诗作画。
  这其实是个出名的好机会。
  所以很多人参加诗会,其实就是在等待这个环节。
  黄昏兴趣一般。
  今日诗会被推举出来写诗的是个叫李懋(mao)的翰林侍读,字时勉,永乐二年进士,然后被挑选修了太祖实录,又被选去文渊阁编修永乐大典。
  如今是翰林侍读。
  意思就是说你先在翰林院待着,以后有空缺了,你的能力锻炼出来了,再去实权部门任职,李懋也不忧心,该干嘛干嘛。
  也不推辞。
  起身来回走了好几遍,酝酿了许久,才生成一首绝句。
  不算出彩。
  也不寒碜。
  至少平仄押韵这些都做得极好,中心思想似乎是在劝谏天子远女色,反正意思是这么个意思,但这诗句一出来,黄昏隐然有点印象了。
  这货貌似不是一般人啊。
  好像在什么穿越小说中听过,貌似就是这货把朱高炽气死的,当然,朱高炽的死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但这货在朝堂上气煞朱高炽,应该是引火绳,后来朱瞻基登基了还要重罚他,哪知召见之后被这货三言两语摆平。
  当然,这些事黄昏记不真切,他又不是百科全书,反正印象中是有个姓李的臣子,因为朱棣死时劝谏朱高炽远离女色,而把朱高炽气得够呛。
  众人捧场,高声喝彩。
  又有人起身,穿着便服,不知道是什么官职,不过相貌其实清雅,长须高髻很有些道骨仙风之气,面目温和,笑说:“久闻六首第一三元状元黄侍中之大才,仰慕至极,黄指挥是黄侍中侄儿,又是陛下恩赐同进士,想来也是才高八斗,今日不如让我等见识一番黄家高风?”
  这话看起来没什么。
  实际上问题大了。
  在以前,称呼黄观为黄侍中,那是尊称,但现在黄观是行部右侍郎,尊称的话应该是黄侍郎,而黄侍中是建文朝的官职,现在称呼黄侍中,这就是讽刺黄观。
  实际上,如今的建文旧臣们,虽然大家都在朱棣手下当官,但很说人其实很看不起黄观,毕竟你黄观当初可是蒙受建文隆恩的,为何不学那方孝孺?
  这种心理其实不复杂。
  看不惯黄观的,是在建文朝也没受重用的人,如今永乐朝,黄观又一跃成为行部侍郎,他们的心里哪可能平衡。
  黄昏看着道骨仙风的那人,暗暗讶然,身旁的二舅哥徐膺绪低声道:“他是钦天监的官员,姓王名射成,因为懂星象天文,所以和袁家父子交好,今日也在邀请之列,不过倒也奇怪,他并不是建文旧臣,为何对你叔父如此大的怨念?”
  黄昏心里冷笑,怕还是冲着自己来的。
  今日想看我出丑。
  起身笑道:“叔父黄观忙于朝事,并无多少时间管辖我之学业,是以这些年读的书和在座诸位相比,实在不值一提,就不献丑打扰诸位雅兴了。”
  第567章 比诗?你们都是弟弟!
  想看我出丑,老子不给你们机会!
  徐膺绪松了口气。
  还就怕黄昏少年张扬,和王射成杠上,不是信不过妹夫的学问——当然,确实也有点信不过,貌似妹夫从走入大众眼前后,就没读过什么书了。
  朱棣登基后最初一段时间,妹夫啥都没干,就去勾引自家三妹了。
  然后就是出仕。
  各种赚钱,又各种官场斗争,哪有时间读书。
  本来是要参加永乐二年的科举,大概就能审度一下三妹夫的才学,哪知陛下耍了个心机,没让妹夫去参加科举。
  所以妹夫学问如何,徐膺绪真不知道。
  但想来好不到哪里去。
  既然如此,还是别和王射成杠上的好。
  学问这东西,不像银子那么好赚,这是实打实的用汗水换来的,而且这玩意儿很讲究天赋,不是每个人读个一二十年书就能成为大才。
  自陛下登基后,妹夫读过几日书?
  大多时间不是和三妹在一起,就是去他西院里勾搭娑秋娜等西域女子。
  作为主人的袁忠彻也松了口气。
  他是真担心黄昏压不住少年心性,万一作诗不好恼羞成怒,大家都没了面子,那么今日这诗会就会成为京畿读书人圈子里的笑话。
  另一位主人袁珙则笑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