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女子哪能在外面来抛头露面,而且还要密切接触病人,其中少不了要有生理方面的接触,这简直大逆不道。
  就算自己批准了,也注定这个举措行不通。
  王立然退下。
  朱棣放下折子:“此策可行,吏部尚书蹇义,你这几日和王立然、赵作仁两人接洽一下,把医疗改革司各部各所官吏的品阶以及各所医者的品阶定下来,再上呈于朕。医疗改革司司长由王立然担任,副司长由赵作仁和吕芗担任,其余人选,由三位司长举荐,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沉默。
  这都定下来的事情,谁来冒皮皮。
  朱棣颔首,“那行,如此执行吧,王立然、赵作仁、吕芗,你等三人拿出一个健全医疗改革司的用度预算,到时候找户部那边商议,夏元吉,你到时候报于朕知。”
  四人急忙领旨。
  朱棣笑道:“如此,医疗改革司的事情告一段落,诸位可有要补充的?”
  没人说话。
  此等利国利民的国策,无脑支持就够了,甭废话。
  第597章 大明银行
  朱棣大笑,“善,王立然你等先下去罢。”
  待太医院的人走后,朱棣扫视了众人一遍,语出惊人,却又在众人意料之中,“关于货币改革,组建国家钱庄,增加宝钞币额,诸位卿家以为何?”
  众人齐齐看向夏元吉。
  你是户部尚书,你们户部的都是专业人士,先看看你们怎么说。
  夏元吉只得出列,道:“此事户部商议月余,意见并未统一,关于货币改革,利弊皆有之,弊端之处我就不说了,大家也都是朝堂臣子,深谙家国大事,不过改革宝钞的利益之处,却也很显见,若是能有相应措施消除弊端,私以为,可以尝试。”
  还是很保守。
  尝试的意思,大概就是在京畿这边试点一番,见状不对可以立即收手。
  朱棣颔首,对夏元吉道:“让户部诸位官吏,一一上殿,细说各自见解,再说解决方案,今日须将此事定夺下来。”
  又道:“夏尚书,你来记录。”
  夏元吉只得去到史官的旁边,另起一桌,记录今日论事。
  时间滴滴答。
  眼看晌午,户部的人各抒己见之后,朱棣又让六部其余部门的尚书和侍郎发表见解,然后是九寺五监、都察院、内阁。
  众人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也不敢有怨言。
  大家是看出来了,陛下已经失去了耐心,要在今日决断。
  最后,朱棣问汉王和赵王。
  汉王当然是反对的,反正只要是和黄昏、太子沾边的事情,除去医疗改革司这种肉眼可见利国利民的举措,其余举措不管对错,反对了再说。
  朱棣没有表态,又问太子。
  所有人都以为太子会支持,不料出乎意料的是,连太子也反对。
  这就有意思了。
  货币改革本来是黄昏提出来的,谁都知道黄昏是支持太子朱高炽的,两人之间在私下里应该存在着利益关系,不论怎么看,太子就算不支持,也该中立,不应该反对才对。
  事实却截然相反。
  这意味着此事是黄昏私人所为,并无官场势力的倾轧。
  夏元吉一一记录之后,将册子递给朱棣。
  朱棣看了一遍,其实听了所有臣子的见解,他已有了打算,今日小朝会的臣子之中,反对者大概有八成,只有两成左右赞成。
  其中主要是以户部左侍郎李友直、内阁吴溥为代表,赞成。
  其余大多臣子选择了反对。
  朱棣将册子放到一边,道:“交趾那边的驻军,今日上折子请求拨放经费,按照先前预算,大概需要一支五百人的兵力护送,将大批金银、铜钱运往交趾,朕已下令,让户部准备宝钞,夏尚书,宝钞准备妥当否,需要多少人护送?”
  夏元吉立即出列,“已准备妥当,大概有几辆马车,三五十人便可。”
  朱棣颔首,看向众人,“如今我大明钱财欲往交趾,可用宝钞,更快更便捷,他日交趾之财运往大明,则是金银铜钱,然欲要此举正大光明,又能让交趾百姓无怨言,须得宝钞成为真正的货币主体,让交趾百姓觉得手持宝钞,也不会成为一张废纸,交趾如此,以后的漠北、亦力把里、八百大甸、西洋海外,皆是如此!”
  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陛下好大的野心。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能用宝钞去把国外的金银换回来,何乐不为?
  朱棣继续道:“朕思忖良久,关于宝钞的改革,可行。在此基础上,六部勠力同心,需要制定出一整套的完善制度,确保宝钞不会成为废纸,更要确保,未来朕百年之后,朕的继位者乃至于大明后来的君王,不能以皇权私自滥发宝钞,按照朕的构想,宝钞的发行应该依托于大明财富的增长,而不是因为国库有钱没钱作为依据。”
  看向刑部尚书宋礼,“你们刑部迅速制定出相应律法。”
  宋礼只得领旨。
  朱高炽急了,急忙出列,“父皇,是决定了要货币改革吗?”
  朱棣斜乜一眼朱高炽,本想呵斥,转念一想,看太子这个样子,似乎是真心反对货币改革,不管他的想法是怎么样,至少证明他没和黄昏勾结,于是态度缓和了些,点头,“朕意已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