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摩诃黛维深呼吸一口气,“如果一旦大明败亡,国势衰弱,八百大甸和安南肯定要复国,其国内必定一地鸡毛,而大明若真是败了,我澜沧声威大振,只要经营得当,父王和大王兄,你二人就能带领我澜沧吞掉吴哥、大城和占城,之后是安南和八百大甸,那么复制成吉思汗的千古功绩未尝不可。”
  历史从不缺野心家。
  若是得逞,澜沧将成为这片天下的霸主。
  谁不忌惮大明那片天下最好的疆域?
  不得不承认,摩诃黛维对这个局势的分析极为透彻,而且合理。
  第878章 比诸葛亮还妖的妖人!
  桑森泰对摩诃黛维言辞之中透露出来的壮志宏图不感兴趣,毕竟是个老人了,没有了当年的热血与渴望,只剩下死在床上的心愿。
  但是理性分析一下,桑森泰觉得女儿说的有道理。
  因为澜沧没有退路。
  投降?
  倒也是可以投降的,安南王室的前车之鉴,如今在安南掌控大权的除了交趾布政司布政使高贤宁,便是黎族。
  桑森泰不愿意自己父亲一手打下的基业成了他人的禁脔。
  关键是……
  他一个即将老死之人,熬不过几年了,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让他去失去,也就无所畏惧,所以很快有了抉择。
  全力说服吴哥王朝、大城和占城,大家齐聚兵力,和大明来一场旷世之战。
  战胜,那么能如女儿说的那般最好。
  战败,反正他桑森泰也要死了,战败的结局有什么不能接受的,至于儿女们的下场……对于王室而言,这感情真的很淡,桑森泰很有些无所谓。
  于是桑森泰看向拉坎登和孔坎两个儿子,“你两人可觉得如何,有把握说服占城和大城、吴哥王朝出兵入我澜沧境内么?毕竟大明军队还没越过澜沧天险,如果有兵力,可据守天险而战,未尝没有打败明军的可能。”
  这话就很有意思了。
  直接告诉了两个儿子,我倾向于联盟对抗朱棣。
  孔坎默然无语。
  他知道父亲的心思,可他没有办法,论王位继承,他不如大哥拉坎登,论国内的势力,他又不如妹妹摩诃黛维。
  所以他其实倾向于投降。
  打什么打。
  打得过朱棣么,交趾的下场就不说了,当时朱棣刚登基没多久,交趾想碰一下也很正常,八百大甸倒不是想硬碰,是想打擦边球,以为大明地方北方,不敢对他们大动刀斧。
  然后结局就那样了,被一路平推,王室被杀了个一干二净。
  八百大甸很弱是一个原因。
  真正的原因可以从大明打鞑靼看出来,实在是现在的大明太他妈强了,强到让人绝望,这样的敌人,打个毛啊。
  不如直接投降了事,没准还有成为下一个交趾黎族的可能。
  就算打得赢。
  可赢了大明对他孔坎也没什么好处,老大正常继位,妹妹摩诃黛维将因为此事拥有更大的势力,而他孔坎屁也不是。
  而拉坎登是最想打的。
  他可是要继承王位的人,若是就这么被大明给踏平了,他拉坎登很有可能屁都不是,关键是就算澜沧成了大明的疆域,就以澜沧的局势,大明要扶植的傀儡也轮不到他拉坎登。
  而是妹妹摩诃黛维。
  所以……找大城和占城、吴哥王朝吧,大家合纵连横在一起,这一次把大明打痛,以后他也不敢再觊觎这片土地。
  关键是这一次把大明打痛了,安南和八百大甸趁机复国,那这个局势就有意思了,一旦乱起来,就是澜沧的机会。
  也是自己走向霸主的机会!
  于是大声道:“我也认为王妹的分析有道理,父王,儿臣认为此举可行,就请父王保重身体,儿臣和王弟孔坎,王妹摩诃黛维分别去走一趟占城、大城和吴哥王朝。”
  父王年迈,大明雄师在前,拉坎登不笨,这个时候他离开国都可以,老二和妹妹摩诃黛维也得离开,要不然他这个嫡长子会把王位玩脱了。
  至于大明这段时日的进攻,交给军中那几位将军便是。
  摩诃黛维眼睛里略有嘲讽,不过也没反对,而是立即说道:“王兄所言极是,妹妹愿意去走一趟占城,务必说服占城出兵,还请二哥走一趟大城,那么大王兄便去兵力最为雄浑的吴哥王朝。”
  拉坎登有些意外。
  这三个国家,最好说服的就是吴哥王朝。
  因为澜沧若是被大明灭了,那么大明就可以以澜沧为跳板,兵锋直指吴哥王朝,占城和大城要稍微偏僻一些,受的影响更小。
  所以更难说服。
  没想到妹妹竟然主动去占城,还让老二去大城,而让自己去吴哥。
  有点意思。
  妹妹这是在纳投名状?
  要知道从吴哥回澜沧也是最快的,如果父王出来意外,自己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回到国内继承王位登基。
  话都说到了这个地步,孔坎还能怎样。
  他只好同意了。
  桑森泰看儿女们定夺了下来,他便微微颔首,“如此,就按摩诃黛维说的办罢,国内局势我盯着便说,你们早去早回。”
  顿了一下,“你们的家眷,我会着人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就算王都被大明雄师所破,也能保障安全,道时候援兵到来,为父就率领大家卷土重来,重返王都便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