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2章

  李裪点头。
  黄昏继续道:“当这个水泥官道出现后,你们国内肯定会喜欢上,所以会有更大的市场,那时候,水泥官道的修建,我希望由时代集团承建,当然,会有盈利了,毕竟时代集团的本质是商行。”
  李裪应道:“这是自然。”
  黄昏又道:“第二,你这一次回朝鲜王都后,要说服国内的势力,在朝鲜国内允许时代集团全面开展商业活动,这也是为将来的请归做准备。”
  李裪犹豫了下,“这个恐怕要等我继承王位之后才能操作。”
  黄昏点头,“善。”
  时代集团也需要时间来准备。
  第1245章 炫耀!
  黄昏想了一会儿,又补充了几点,基本上都是让李裪回国内去为请归大明做准备,也为时代集团进驻朝鲜做前期的预热。
  比如,黄昏会让时代集团准备一百辆自行车,然后李裪带回国内送给国内权贵阶层,一方面是时代集团的敲门砖,一方面也是帮助李裪收买人心。
  又比如,李裪回国之后,一边准备继承王位,也要一边准备推广大明官话,而时代集团这边,则要准备成立一个教育公司,负责到朝鲜那边设立大量的私塾,推广中原文化。
  因为此事涉及到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所以方方面面要准备的事情极其之多,这也是为何朱棣黄昏都觉得麻烦,不如出兵来的直截了当的原因。
  不过有朝鲜世宗作为主要推动人,这件事又其实没那么复杂。
  前提就在于李裪继承王位之后能迅速掌控国内局势。
  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一切都是虚妄的。
  最终还是要靠大明雄师来统一朝鲜半岛。
  当然,这个事情如果落实成功,最终三方都是受益者,黄昏的时代集团,朱棣,李裪,三个方面都能获取各自的利益。
  或者说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对于李裪而言,不管朝鲜怎么选择和大明的相处方式,他这个王迟早是要失去权力的,与其战败俯首,还不如趁现在主动请归,至少在待遇上,他要高于摩诃黛维,和黎族的黎利并驾齐驱。
  而由于能力的缘故,李裪其实更受黄昏看重。
  当然,这不是说黎利就不行了。
  实际上黎利作为越南后黎朝的开国太祖,从某方面来说并不比朝鲜的世宗李裪差,只不过黄昏也受到了棒子的吹捧影响,先入为主的觉得朝鲜的世宗是个千古君王。
  因此本能的认为李裪比黎利的能力更出色。
  实际上……
  估计半斤八两。
  至少在短时期内,在交趾和朝鲜都还没达到大明百姓的富裕程度上,民间对黎利和李裪的评价中,总会有一个意外的声音:卖国贼。
  这个黎利早就坦然面对了。
  而且现在交趾那边,这种声音已经逐渐少了许多——因为现在的交趾,跟着大明改革的春风,也沾了不少好处,交趾那边的百姓已经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比被大明征讨之前好了太多。
  尤其是时代集团和大明国家力量在那边开设的矿采开采,为交趾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加上各种物资输出,使得物资贫乏的交趾也不再缺衣少粮。
  而且每逢天灾人祸,大明这边都会拨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再加上同化工作的进展。
  现在的交趾百姓对大明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说百分之百,至少也有五成以上,当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看出了端倪。
  交趾的安康走势,其实是用大量矿产资源来换的——金银铜铁被大明大量开采运回国内,而交趾境内虽然物资丰富,但宝钞流行,导致大量的黄金白银外流到大明境内。
  也就是说赢得了当下,输了未来。
  可老百姓不管这些啊。
  认同感强的百姓就觉得,咱们都是大明子民了,哪管那些铜铁矿去哪里——就算留在国内,咱们老百姓因此获利极少,还不如给大明,大明有了这些资源,就能制作出更多的农耕器具,再有大明境内的商行运到交趾来。
  大家有吃有喝,有钱买东西,它不香么。
  其实不仅仅是交趾。
  整个东南半岛都是这个状况,在大明的棍棒和棒棒糖双重策略下,无数资源疯狂的被运回国内,并由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最重要的一点,文化同化工作,进展极其顺利!
  这不得不提刘宁然和于谦两个人的功劳。
  所以应天那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这两个人从中南半岛回到应天,至少也是一个六部侍郎起步,搞不好还有可能直接调回来担任尚书。
  姚广孝培养了两个好门生!
  而中南半岛的情况,李裪没有去过,但他知道——他那个喜欢读书喜欢声色犬马喜欢到处跑的二哥李祜去过中南半岛,回来给他说过。
  嗯,李祜是慕名摩诃黛维去的。
  以他的身份,摩诃黛维还是好好招待了他,至于其他的,那就想多了,摩诃黛维不是那种随便的女人,毕竟是现在的吴哥王朝的第一人。
  所以关于黄昏补充的那几点,李裪没有任何意见。
  他早就做好了决定。
  朝鲜如果不寻求突破,那就只有像亦力把里一样等着大明军队的到来,而现在突破请归,一者没有战事,二者李氏也能得到最好的待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