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有人也是跟着分析起来,这段时间以来,他们也是很关注这方面的事情。
  一个个以前对这方面是根本不削一顾,但现在关系到自己的利益之后,一个个竟然研究的很有一番水平,都看到了大明之外的世界是非常的富庶、繁华,看到了淞沪地理位置的优越。
  “哈哈,怎么说来,我们淞沪的土地还会涨了~”
  郑良佐听完众人的话,顿时就更加的高兴了。
  以前是不懂,现在仔细的研究一番之后,顿时就明白了,自己这些人是坐在金山、银山上面,偏偏还要去靠收佃租来过日子,真是拿着金饭碗去要饭啊。
  “肯定会涨~”
  “天津这样的地方现在都已经涨疯了,上千两银子一亩地,比京城的土地都要更贵了,更别说我们淞沪了。”
  “我们淞沪的位置可比天津好多了,现在才六百多两银子一亩地。”
  “主要是我们淞沪这里还没有发展起来,听说那些北方佬想要在我们这里投资建厂,我觉得我们应该支持他们。”
  “天津这边我是知道的,天津的地之所以不断的上涨,那是因为有大量的工厂和作坊,一个工厂作坊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几万人,天津这里有几千上万的工厂、作坊。”
  “原先仅仅只有几万人的天津城,现在可是都已经几百万人了,这土地价格能不上涨吗?”
  “我们淞沪要发展起来啊,还是要跟北方人学,开工厂、办作坊,吸引更多的人来我们淞沪,再加上我们优越的地理位置,超过天津啊,那也不过是一两年的时间,天津发展起来也不错才三年左右的时间而已。”
  徐浦非常肯定的说道。
  以前他是最反对开工厂、办作坊的,因为他觉得工厂、作坊多了就没有人种地了,他们这些地主、士绅就要喝西北风。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为了让淞沪的土地继续上涨,他仔细的研究了天津一番,顿时就觉得这办工厂、作坊也是有很多的好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好处就是推动地价的上涨。
  “对,对,办工厂和作坊,我听说啊这办一个纺织厂投资需要几十万,但是一年就可以回本,以后都是赚的。”
  “浙江的王家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他们家的彩云纺织厂就是京城这边最大的纺织厂,据说一年赚几百万两银子呢。”
  “我也是想好了,准备再借几十万两银子,到时候就在我们淞沪这里开个纺织厂,我们淞沪背靠江南,要丝有丝,要人有人,布匹那更是不愁卖,保管赚钱。”
  郑良佐一听,顿时也是直点头。
  以前对北方的这些工厂主、作坊主是不削一顾的,现在研究一下才发现,竟然如此的赚钱,没道理有钱不赚,跟钱过不去的。
  第568章 暴跌
  “孙管事,现在整个淞沪的土地都已经集中在郑良佐、徐浦他们这些人的守着,而且这些人,全部都对外举借了大量的债务,少则几十万两银子,多的有人甚至于借了百万两银子。”
  淞沪县一处别院当中,孙新正在听取手下的汇报。
  听到这里,孙新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看来该收网了,他们替我们都将土地给集中起来了,倒也省下了我们很多麻烦,还是公子高明啊~”
  “简简单单的一招就可以让这些人乖乖的将土地心甘情愿的卖给我们。”
  “不,到时候他们会抢着卖给我们。”
  “立即将这封信寄回京城,告诉公子,可以收网了。”
  “是~”
  做完这事,孙新也是走出了这个别院来到了淞沪县城的外面,看着黄浦江,再看看黄浦江两难的水田,眼神之中仿佛看到了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这里平地起高楼,成为一座堪比天津的繁华都市。
  几天之后,松花楼上面。
  “嘭~”
  “怎么可以这样,竟然不在我们淞沪这里开口岸,而是要选择到南京。”
  “南京怎么可以和我们淞沪相比?”
  郑良佐难以置信的看着从京津这边传回来的最新的大明早报,大明早报上面刊登了内阁首辅大臣刘健的奏疏。
  刘健认为淞沪虽然地理位置不错,但是没有一定的基础,作为南方的开放口岸,朝廷这边需要大量的投资。
  但是南京就不一样了,它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基础,三宝太监七下西洋也都是从南京这里出发的。
  南京又还是大明的南都,在南京这里甚至于还有整套的班子,南方这边开放口岸,理应选择南京,而不是还是一片水田的淞沪。
  刘健是内阁首辅,他的话还是相当有份量的,现在朝堂之上为了这个事情也是分成了两派。
  其中刘健、谢迁为首的文官们认为,应该要开放南京,南京的地理位置也不差,基础相当的雄厚,非常合适。
  不过以张懋、朱辅等武将勋贵们却是认为应该开放淞沪,淞沪虽然基础比南京差一些,但是地理位置却要优越很多。
  而且淞沪和天津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没有基础,这也意味着可以更好的进行规划和建设,所以开放淞沪是比较合适的。
  两边都各自有各自的理由,一方支持南京,一方支持淞沪,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南方这边必然会有一个新的开放口岸。
  “刘健真是老眼昏花了啊,他一个河南人,他怎么知道的对外口岸的重要性,地理位置才是关键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