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银子真是个好东西啊~”
  弘治皇帝看完了奏疏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
  刚刚的这份奏疏是陕西这边发过来,陕西今年又发生了大旱,很多地方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大地干涸,颗粒无收。
  如果要是放在以往,朝廷没有什么银子,只能够调集粮食过去赈济灾民,往往粮食还没有到,陕西这边可能就已经乱了。
  饿殍满地,易子而食的现象都可能要出现。
  到时候少不了可能又要出现很多的山大王、农民起义什么之类的,总之可能要动荡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够慢慢的消停下来。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尽管发生了这样的大旱,可是从各个方面汇报上来的情况来看,陕西这边一切都非常的安稳,朝廷这边有银子,银子及时拨款下去。
  朝廷运的粮食,从粮商手中购买的粮食,还有大明早报这边号召大家捐款捐物支援陕西,一场本来应该要闹出事情,死掉很多人的大干旱就这样消弭于无形之中。
  朝廷有钱,这办起事情来就不一样了,这其中纵然是有贪污的,但总归是有能够落到下面老百姓头上的。
  更何况,现在赈灾的银子基本上也是用来购买粮食,将粮食运到灾区去赈灾,贪污的情况也是有所改观的。
  大明早报也是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有很多大明早报的记着深入灾区去收集新闻素材,有什么地方官员如果贪污了赈灾的银子或者粮食也是会报道出来,绝对很快就会死无葬身之地,这也让很多人收敛了很多。
  其次大明正在修建水泥公路,陕西这边也有规划的水泥公路,这修路需要大量的人手,也是招募了很多刚好因为干旱没有事情做的灾民。
  让他们有事情做,有活干,有饭吃,还能够有银子拿,自然而然也就安定下来。
  公路的修建也是让朝廷赈灾的速度变的很快,有了水泥公路,四轮马车就非常快速的将大量粮食运输到陕西去。
  以前可能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十斤粮食可能只有一半能够运过去,现在就不一样了,两三天就足够了,十斤粮食给你足足的运过去。
  除此之外,陕西、山西和河南现在也是朝廷重点外迁人口的地方,去年就迁移了十万人去辽东,再加上迁移到海外的人口,前去京津地区找工作的人。
  陕西这边单单是去年就迁移出去了几十万人,这也大大的减轻了陕西这里的压力,人口少了,生存的压力就小了。
  诸多的条件作用下,本该让弘治皇帝头痛无比的陕西大旱,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陕西这里一切秩序井然,各个地方灾民都安安心心的在家吃着上好的大米和白面,小日子过的优哉游哉的,以至于很多人都说这哪里是什么灾荒之年。
  弘治皇帝忍不住感慨啊。
  银子真是好东西啊。
  纵然他是皇帝,他也不得不如此去感叹。
  想一想以前的苦日子,再想想现在,弘治皇帝都深有体会。
  以前出现灾荒,朝廷那是穷的叮当响,别说银子了,能够有粮食赈济过去就算不错了,东拼西凑能够拨几个几万两银子下去,都还不够下面这些官员们你垫肚子呢。
  现在呢,这一次朝廷这边直接拨款五十万两,弘治皇帝又从内帑拿出五十万两银子,大明早报这边又号称各界捐款、捐粮什么的,又凑了个三十多万两银子,加起来都是一百多万两银子了。
  再加上调拨的众多的粮食,如此庞大的银子和粮食砸下去,陕西的灾民纵然是坐在家里面吃一年都吃不完。
  这就是银子,有钱好办事啊。
  “水泥公里还要继续修,反正现在也有钱了,陕西这边又刚刚发旱灾,那就多修点,修到去四川、去河南的路,以工代赈,让他们去修路,修水库。”
  “有了水泥马路,这做什么事情都方便了,运粮都快太多、太多了。”
  “不仅仅陕西这里要修,大明各地都要修,修的越多越好。”
  弘治皇帝来到巨大的地图面前,看着地图上面标准出来的红线也是忍不住直点头。
  现在算是体会到修路的好处了。
  “陕西的移民还要继续外迁,刚刚好又是灾荒之年,那就多迁点,迁移到辽东去,迁移到象林、交趾、南洋去。”
  “刚刚好这些地方都少人,迁出去越多越好。”
  很快,弘治皇帝又看向南洋这边新得到的两个行省,顿时就直点头。
  好地方很多啊,自己正在为这些地方的人口过少而烦恼呢,刚刚好将你们这些灾民都迁移出去。
  “刘晋这臭小子什么时候回来,这是准备在南洋这边一直呆到过年了?”
  很快,弘治皇帝就想到了刘晋,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也好,让他在南洋这边多榨一些银子回来,有银子,我大明才可以更加的繁荣昌盛,至于其它的,都已经不重要了。”
  弘治皇帝现在也已经是彻底的不要脸了,脸皮有银子重要吗?
  脸皮能够当银子用吗?
  所以刘晋在南洋这边做的事情,整合弘治皇帝的心意。
  银子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银子才能够办大事,搞军队建设也好,赈灾也好,搞基建也好,弘治皇帝都可以放开手脚去干。
  就在弘治皇帝看着巨大的地图沉思的时候,有小黄门急匆匆的走来,将一封密信交到了萧敬的手中,并且急匆匆的说了一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