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刘晋听着周围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讨论这个蒸汽耕地机,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竟然有人能够看到以后农业发展的趋势,果然,古人绝对不会比后世之人傻,仅仅只是因为见识和知识的多寡。
  “你们可能不知道吧,这李地主家的田地啊,他不准备种麦子,而是全部都来种棉花。”
  这时,又有人说道。
  “种棉花?”
  “这种棉花又什么好的,这种麦子才好,这白面馒头多好吃啊,棉花有什么用,只能够用来做被子。”
  有人连忙说道。
  “哎呦~”
  “你也就只知道吃白面馒头,你还知道什么?”
  “你知道现在棉花的价格有多高吗?”
  “这一斤棉花比你一斤麦子贵了不知道多少倍,这京城大大小小的纺织厂,每天需要的棉花都不知道要多少。”
  “还记得去年年末的时候吗?这棉花的价格都已经到天上去了,可是这白面的价格呢,这几年连年下降,粮食的价格是越来越低了。”
  “李老爷多精明的人,有如此多的田地,怎么可能去种麦子,放着棉花不种,傻子才去种麦子呢。”
  “不仅仅是李老爷,周围的王老爷、刘老爷、张老爷等等,几乎都是准备种棉花,这种棉花相对更简单一些,地翻耕好了,种棉花就容易一些。”
  “大家可都是奔着棉花的好价格去的,现在虽然西域的棉花进来了,价格降低了一些,但是棉花的价格依然很高,种棉花比种麦子划算多了。”
  “可是这麦子又不能吃,这人人种棉花,以后大家吃什么喝什么啊,别到时候又出现饥荒,那就真的完蛋了。”
  “你还当是以前呢~”
  “现在我们北直隶的交通多方便啊,这往南、往西、往关外的水泥马路都修通了,四通八达,四轮马车一车就可以拉几千斤粮食过来。”
  “还有天津这般的港口,装一船南洋的大米或者是辽东的白面过来,害怕会没有你吃的几斤粮食?”
  “再不济,你家里面不也是还种了一地的番薯和玉米,吃番薯和玉米也足够你吃饱了,还担心饿肚子的事情。”
  “没看到这几年粮食的价格都已经一降再降了?”
  “以前我们是一天吃两顿,两顿都只能吃个半饱,现在一天吃三顿,顿顿吃饱,还要配菜,更是时不时要吃点肉,来点咸鱼什么的。”
  “从这都知道粮食多到吃不完了,没看到报纸上面说了嘛,我们大明去年产出来的粮食足够我们大明人吃三年了。”
  刘晋和朱厚照仔细的听着周围这些人的讨论,从中也是让刘晋听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这算不算资本化下的农业发展?”
  “原先是种麦子,为了满足食物需求,现在粮食有保证,价格不断的降低,大家开始追求利润更好的棉花了。”
  “也幸好大明地大物博,再加上有辽东、南洋,再加上美洲这边带回来的番薯、玉米和土豆,否则的话,大明真要是进行资本化和工业化发展,那就一定会出现棉花吃人或者是羊吃人的现象。”
  刘晋心里面忍不住如此想道,北直隶算是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地区了,也总算是影响到北直隶的农业了。
  第871章 要想富,多养猪
  “话虽如此,可是这样肥沃的田地用来种棉花,实在是太可惜了,以往种棉花的田地都是一些干旱的下等田。”
  “现在好了,这些地主啊,都全部用这样肥沃的上等田来种棉花,看着人实在是觉得暴殄天物!”
  刘晋脑海中在思索着,旁边的人却是依然聊个不停,有人看到了刘晋和朱厚照,也只是因为是被这蒸汽耕地机吸引过来看热闹的人,并没有太过在意。
  “我也是这样觉得,这样的好田不种麦子实在是可惜了。”
  “有什么可惜的,你要是觉得可惜,你去租下来种啊?”
  “我才不种田呢,种田一年到尾累死累活的,到头来连顿饱饭都吃不饱,还不如去城里面卖苦力,至少饭能吃饱,袋子里面还能够有一些剩余的银子。”
  “这不就是了嘛,没人给这些地主老财们种地了,你说这地他们不种棉花,难道叫他们种什么?”
  “也就是有了这个蒸汽耕地机,要是没有这个蒸汽耕地机的话,这地啊,还只能够慌着,地主老财们可不会自己亲自去种地的。”
  “慌了就怪可惜了。”
  “可惜归可惜,反正现在都没什么人种麦子了。”
  “不管是种棉花也好,还是说用来养猪、养鸡鸭鹅也好,都比种麦子划算。”
  “养猪?”
  “谁去养猪啊,这养猪多要粮食啊,自己都吃不饱,谁还有粮食来喂猪。”
  听到有人说养猪的事情,立马有人条件反射一般的说道。
  都是穷苦惯了的人,也就是这几年才慢慢的日子好过起来,所以一想到养猪的事情,有人就立即直摇头。
  “你啊,这都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你是不知道这猪肉的价格现在已经涨到多少钱一斤了。”
  “在京城和天津这里啊,这一斤猪肉的价格都已经涨到十五文钱一斤了,足足翻倍了,关键是这猪肉啊,有多少都不够卖的。”
  “京城和天津,每一城的人口都有好几百万,两个城加起来的人口就超过上千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每天吃掉的粮食都可以堆成小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