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1章

  “这要是流放到黑土省去,以后怕是真的再也回不来了。”
  李疤头一边说也是一边直摇头。
  现在报纸发达,到处都是有售卖,看报纸的人多,读报纸的人也多,纵然是不识字的人也可以去听听别人读报纸,知晓下现在大明和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他们两个也是大字不识一个,但也都知道大明乃至全球各地发生的事情,每天听人读读报纸,然后就是彼此三五成群的私底下讨论不停了。
  “以前是流放到凛冬城,听说凛冬城是真正可怕的地方,冬天的时候比我们海参崴这里还要冷的多。”
  “还有就是流放澳洲或者是黄金洲,黄金洲还好一些,听说哪里还是不错的,澳洲这边有些无人区,那才是可怕呢, 上千里的范围内都没有任何的人烟,孤零零的。”
  “所以算下来,其实我们在这海参崴,运气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这里有吃有喝,小日子还是过的悠哉、悠哉的。”
  “是啊,是啊,这里还是不错的,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不过听说黑土省那边其实也很不错,哪里的土地也是黑土地,又极其的平坦开阔,有很多人都争相移民去黑土呢。”
  “移民去是移民,流放是流放,移民和流放的待遇可是天差地远呢。”
  “这移民过去,朝廷都负责给你建好房子、分好种子和粮食了,流放过去的哪有这待遇,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那倒也是,毕竟是流放了,但比起以前来也是好多了,以前流放的地方那根本就不是人生活的地方,现在流放的地方至少来说还是不错的,至少有地可以种,不用担心吃喝的问题。”
  “今时不同往日了,现在我大明哪里都不愁吃喝了,粮食多到吃不完,哪像以前啊,大家都给地主种地,辛辛苦苦累死了都吃不饱穿不暖,日子过的太辛苦了。”
  李疤头和王九指两人不断的聊着,冬天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唠嗑也是成为了这里的一种常态。
  “爹爹,爹爹,有船,好大的船啊。”
  这时,一直看着外面的李蝈蝈突然喊了起来。
  “有船?”
  “好大的船?”
  李疤头和王九指一听,连忙看向港口之外的海域,在朦胧之中三艘艨艟大船正在缓缓驶来。
  第1876章 移民的重要性
  “这就是海参崴啊!”
  弘治皇帝站在甲板上看着眼前的海参崴,港口也好、城市规模也好,都比较小,远不能和大明的那些大城市、大港口相比。
  “是的,陛下,这就是海参崴,我大明这些年来迅猛发展所新出现的诸多城市当中的一个。”
  一旁的刘晋点点头说道。
  要说大明的城市,除了本土的一个个城市在迅猛发展、膨胀之外,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海外的城市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出来,南洋、河中、西域、辽东等等这些地方。
  伴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伴随着这些地方的开发和发展,城市不断的出现并且迅速的发展起来。
  海参崴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的时候,它大明流放罪犯的一个地方,最早的时候大明开发一些偏远地区都是通过流放罪犯的方式来开发这些地方。
  像北海、凛冬城、葱岭等等,这些地方都是移民都不愿意移民去的,但大明又需要在这些地方进行一定的开发巩固大明帝国对这些地方的统治,于是就有了流放罪犯的一个个地方。
  海参崴相对来说,条件其实还是很不错的,辽东算是富裕之地,离大明本土也不算远,又有铁路、公路交通,流放到这里,相对之下还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你当初提出的移民政策是对的,要是没有大规模的将我大明人移民出去的话,恐怕我们大明也没有现在的繁荣鼎盛了。”
  弘治看着眼前的海参崴城,想了想也是感叹的说道。
  大明的情况,他当然是最清楚的了。
  以前的大明人多地少,土地矛盾极其的尖锐,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少数的士绅地主、豪族大户手中,大量的农民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够靠给人种地为生,生活极其的艰辛,始终处在微弱的弦上面。
  一旦有个天灾人祸,立即就饿殍满地,烽烟四起,民不聊生了,可以说这样的大明其实是已经相当的脆弱而危险。
  后来伴随着大明帝国的扩展,在刘晋的主导下,大明朝廷这边开始组织大规模的移民,将大量的人口迁移到新获得的土地上面去。
  辽东、西域、河中、南洋、澳洲、黄金洲、中亚、南云、黑土等等,大量的土地纳入了大明的疆土,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广人稀。
  大明人移民到了这些地方,就如获新生,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迅速的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扎根下来。
  不仅仅自己拥有了大量的土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时也是巩固了大明帝国对这些地方的统治,也减轻了大明本土的人地矛盾和压力,极大的缓和了大明本土的生态压力、人口和土地压力。
  以前的黄土高原,都已经支离破碎了,可是依然有大量的人在哪里艰难的生活着,连喝的水都没有的情况下,犹如杂草一样生存。
  自己过的累,过的苦就算了,还将黄土高原的环境变的更加糟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