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我要考虑父亲的感受,艾伦那个时候也劝我离开英属印度,不能过于自私的和家人胡闹。”帕梅拉蒙巴顿很是乖巧的回答道,“虽然我真的想要留在那。”
  和命运抗争后失败的蒙巴顿,此时倒是有些释然,这可能就是上帝的安排吧,“这回你又能见到你的心上人了,我不是反对你们两个,以他的年龄来说过于世故,但胆子又惊人的大,父亲主要是怕你以后因为什么事情伤心。”
  “但这是你的选择,我也说过,如果我再回到英属印度,绝对不会干涉你们的事。”
  新年没过几天,伦敦还处在烟雾缭绕当中,展现着雾都的威严,新任的英属印度总督一家打点行装,准备去新德里赴任,这虽然不是蒙巴顿本人的梦想,也明白这项工作的艰难,但既然接受,总要进行相关的准备。
  至少在别人看来,蒙巴顿一家是喜气洋洋的赴任,前往随时要爆发的火药桶。
  “再高一点,大一点,这块牌子每一天都要更新。”在新德里和德里中间地带的大道上,关于英属印度的独立倒计时牌子,正在艾伦威尔逊的亲自关照下被竖立。
  这不是什么秘密行动,完全就是光明正大做的,自然也引起了不少德里市民的围观,眼看着这一幕交头接耳。
  哪怕是在德里,也不是人人都明白这些数字的含义,虽然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发明的。
  在听到了知识渊博,其实只是识字人的解释,所有人欢声雷动,目光寄希的看着这块巨大的牌子,往后每过一天,就意味着英国人离开的时间又近了一天。
  对很多人来讲,现在的苦难只是黎明前的黑暗,所有人都能够看到印度重获自由的那一天,只是目前要暂时忍耐。
  “看那些印度人啊,普通的印度人性格是很好的,从个体上接触并无不可。”艾伦威尔逊正好在这些印度围观群众的对面,手上还拿着望远镜在点评,但随后话锋一转道,“但在群体上来讲,他们根本不可理喻。”
  “可能都在等待黎明的到来吧,谁都想要见证那一天。”专员秘书埃德尔耸耸肩道,“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只不过我们的立场和他们不一致。”
  “我们都是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所谓黎明前的黑暗是不存在的。因为昼夜轮替,所有宗教都呼吁让世界充满真善美,可几千年来哪个宗教做到了?”
  艾伦威尔逊放下望远镜微微摇头道,“印度人想要看就继续看吧,一块牌子而已,我们可是要回去了,印度的冬天虽然短暂,但威力也并不小。”
  艾伦威尔逊记得某一年泰国遇到了寒潮的新闻,有几十个人因此而冻死,一查温度,零上五度!新德里在一月的气温比这还要高一点,但对于不少接近无产阶级的印度人来说,也不是很友好的气温。
  在新任总督上任之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总督府提醒各城市的英国侨民,开放房产自由买卖,并且允许印度人购买英国社区的房产。
  出于慎重的考虑,试点城市从加尔各答开始,这是艾伦威尔逊给英国侨民最后的逃跑机会,可以套现离开英属印度。
  不同于历史同期,因为国大党穆盟的厮杀越发剧烈,英属印度的侨民进行了紧急撤侨。
  这固然这是保存了侨民的生命,但是也可以说侨民除了生命之外,在英属印度的财富全部丢了。
  现在艾伦威尔逊给这些侨民一个选择的权利,要么随着英属印度的终结返回英国,要么继续住在独立的印度,选择权在他们的手上。
  同时艾伦威尔逊还在草拟新闻稿件,通过倒计时标牌和开放房产自由买卖,来证明印度即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
  其实哪怕他什么都不做,相信印度人也会这么解读的,不过印度人解读哪有他这个执行人专业,艾伦威尔逊可以随随便便的解读出来,印度十必胜、大英帝国十必败的理由。比印度报纸解读的还更加全面。
  总督府内,英属印度专员巴伦爵士和艾伦威尔逊闲聊,“我们的总督已经在路上了。他其实有很多的优点,可报纸只注意博人眼球的笑谈,是不是,艾伦。”
  “慷慨大方,忠诚可靠,为人排忧解难不辞辛苦。他心地善良,喜欢所见过的所有人。他讲究礼节,做事周到,善于体贴人。他有惊人的忍耐力,总是随时准备听取他人的意见。”
  巴伦爵士点头认可道,“把繁杂的政务交到专业的人手中,就是最大的优点。”
  “我非常的认可!”艾伦威尔逊点头致敬,引用了内阁秘书在电报中的话,“火车也是一个独立个体,但铁轨却可以让它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进。”
  对于蒙巴顿来说,大英帝国的需要使他立志像他父亲那样,成为英国第一海务大臣。
  理想的风帆并非那般顺心遂意,然而他却一如既往初衷不改。
  英属印度的总督职位算是小有波折,但他相信只要用一年半载的时间把事情解决,他就可以回到心爱的海军当中。
  蒙巴顿将军一家不断的转机,既然已经决定上任,就不用使用坐船那种办法拖时间了。伦敦、罗马、开罗、亚丁、新德里。
  几天之后,新任英属印度总督的军机,降落在了新德里机场,舱门打开,巴伦爵士带着总督府的人前来迎接,欢迎蒙巴顿将军的到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