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灵州,正旦前的雪灾总算是得到了控制,在张天伦的救灾之下,灵州百姓总算是熬过了最寒冷的时候。
  随着正旦假期逐渐结束,休假的士兵也开始返回军营。
  谭勇是朔方军的一名什长,遭受雪灾最严重的谭家村的,在正旦前听闻家乡遭到了大雪灾,谭勇就归心似箭。
  等到返回家里,谭勇发现自己家的祖屋被压塌了,但是幸运的是家里人都毫发无伤。
  而张天伦已经带着施粥的队伍来到了谭家村,张天伦一边施粥一边组织百姓重建房屋,谭勇也加入了队伍开始帮着乡亲们重建屋子。
  谭家村总算是雪灾中熬了过来,谭勇一家自然对张天伦感恩涕零,谭家村甚至要给张天伦立生词。
  但是张天伦只是对谭家村的百姓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救灾的米粮都是越王命令张天伦带来灵州的,这都是越王的恩德,张天伦不敢独占。
  第二件事,张天伦是全真教的道士,如今灵州节度使杜鸿渐已经同意在灵州城北建造一座全真教的道观,等到张天伦救灾完毕后就会去那家道观修行,乡亲们真的要上香火,日后可以去灵州城祭拜三清。
  说完这两件事,张天伦就带着施粥的队伍去了另外一个村子。
  谭勇结束了假期,再次返回军营,和同一个伙的战友们谈论起来,大家的家乡或多或少都糟了雪灾。
  张天伦几乎在灵州附近走遍了,施粥给百姓,组织重建房屋,救治了很多人。
  整个朔方军上下,几乎都在称赞越王的仁德。
  重新回到军营后不久,谭勇就得到了旅帅的命令,整顿麾下的士兵,准备开拔前往河西。
  谭勇有些疑惑,明明灵州遭了灾,军营中的粮草都不足,为什么这时候开拔前往河西。
  旅帅也是无可奈何的说道,这是朝廷的命令,吐蕃南诏进攻西川,陛下担忧河西空虚,所以让杜节度使带领朔方军前往河西,协助越王守卫河西。
  听到是要帮助越王守河西,谭勇立刻来了劲头。
  这一次雪灾得到了越王送过来的粮食,谭勇也憋着劲儿想要报答越王呢。
  朔方和河西同气连枝,帮助越王守卫河西义不容辞!
  士兵们的士气高昂,都愿意如何入河西去协助越王抵御吐蕃,这自然是让杜鸿渐高兴的事情。
  可是另外一件发愁的事情,就是大军的粮草从而来。
  灵州遭遇了雪灾,朝廷没有任何救济,只说是免了未来一年的租庸。
  杜鸿渐麾下的士兵都是从灵州招募而来的,如果遭遇雪灾节度使府见死不救,那么士兵肯定会哗变。
  所以杜鸿渐只能将军粮发出去赈灾,又让士兵休假回去帮助家里渡过难关。
  现在雪灾总算是过去了,但是朔方军的军粮已经空了。
  没有粮草,要怎么去河西?
  一想到这里,杜鸿渐对朝廷的埋怨又多了几分。
  朝廷为了平叛,西北付出了太多。
  郭子仪带走了大半的朔方军,陇右二十万精锐大军更是被全部抽调入关。
  如今这些士兵也不知道还剩下多少。
  可是朝廷的举动依然让人寒心,灵州遭遇雪灾,朝廷完全没有任何实物救助。
  现在又要朔方军去协防河西,可是朝廷又只是命令杜鸿渐自筹粮草。
  如今还没有春耕,又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雪灾,到哪来去自筹粮草呢?
  难不成把百姓家里等着春耕的种子也抢过来吗?
  对于朝廷的胡乱指挥,杜鸿渐心中越发的不满。
  这几日朝廷催促朔方军快点进军河西的命令下了一道又一道,杜鸿渐全部都将这些命令压了下去。
  正旦休沐还没结束,现在就让饿着肚子的士兵前往河西,怕是走了一半朔方军就要哗变了。
  就在杜鸿渐为了粮草发愁的时候,在灵州附近救灾完毕的张天伦,再次求见杜鸿渐。
  杜鸿渐欢天喜地的接见了张天伦,听到了张天伦对附近地区救灾情况的汇报,杜鸿渐更是说道:“张真人辛苦了,于灵州百姓真是天大的功德啊!”
  接着杜鸿渐又补上了一句:“灵州城北那座山头,就交给张真人建造道观了。建造道观的文件已经办好了。”
  杜鸿渐一应田产地契都交给了张天伦,这座山头本来是一座破落的佛寺,里面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
  这座和尚庙经营不善,寺田也没有人来耕种,这场雪灾后两个和尚都差点饿死了。
  杜鸿渐用了点手段,让小和尚交出了寺庙的田产地契,给他们安排到了灵州城内的大佛寺做和尚。
  佛寺的手续齐全,原本山上也有一座佛堂,虽然被雪灾压塌了,但是正好可以改造成道观。
  直接用佛寺改道观,这也省去了很多麻烦,山下还有二十亩田地,杜鸿渐也不算是亏待张天伦了。
  张天伦连忙道谢:“无量天尊!多谢杜节度使!”
  杜鸿渐和张天伦已经很熟悉了,他拉着张天伦说道:“真人且别忙着谢,杜某还有一件事想要麻烦真人。”
  “节帅也太客气了!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贫道都会帮着节度使把事情办了!”
  看到张天伦拍胸脯保证的样子,杜鸿渐更是感慨,越王到底是从哪里搜罗到的这些人才,又能办事说话又好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