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石膏像制造方约好可以到他们工厂去参观。
  乔巡答应了。他接着联系上李棠光,打算用李棠光来当中间人。毕竟,李棠光在当地的身份比他透明干净得多。
  “乔先生,您是需要石膏像吗?”
  “不,李经理,其他目的。”
  “哦哦。”
  李棠光立马心知肚明,乔巡这是有其他目的。他不多问,老老实实开车。
  中午十一点,两人抵达约定好的地方。
  这里位于主城区外东部市区,一家餐厅。
  下了车后,乔巡说:“李经理,待会儿你当中间人。”
  “我懂我懂。”
  两人走进餐厅,立马闻到分明的肉香味儿。一看招牌,是主打的牛羊肉食,这在以米饭菜为主的阿枯柏汗国,还是比较少见的。
  乔巡大致看了看餐厅里的伙计和老板,分辨出这家餐厅不是当地人开的。
  当地人的面貌特征主要是普什图人,肤色较重,毛发更加旺盛,并且额头较短,眉骨偏高。
  而这家店的伙计和老板……面向更偏向于术忽人。肤色白里透红,头发贴密。
  两人在服务生的带领下进入约定好的包间。
  里面已经坐着三个人了。三个人面貌特征都是术忽人的特征。
  见到乔巡二人进来,同时起身。中间的人说:
  “你们好。”
  说的是中文。不过带有明显的口音,从口音上,乔巡更加确定,他们是术忽人。
  “我叫雅格安·卜麦图,来自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那基本可以确定,就是术忽人了。
  不过……一个来自耶路撒冷的术忽人在kabul做生意。倒是挺反常的,毕竟,两者的教旨信仰差异挺大的。
  李棠光笑着说:“让你们久等了。”
  雅格安微笑着摇头。他的嘴唇比较薄,显得面容比较年轻,但眼角的皱纹很分明。
  “我已经听苏子文苏先生说过你们的需求了。请问,二位怎么称呼?”
  李棠光很擅长应付这种场面,简短而直接地介绍了他和乔巡。这基本就透露给他们信息,他李棠光是这次会谈主要讲话人,但乔巡才是真正的客户。
  “乔先生,李先生。我们这边需要知道,你们具体的需求是什么?”
  在来之前,乔巡就已经交代过关键词了。剩下的李棠光自由发挥。
  李棠光业务能力很强,让这场会谈看上去只是一场十分单纯的商业谈判。
  乔巡充当听客的同时,持续观察着对方。将他们的每一句话都记在脑海里。
  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确经营着一个艺术品加工厂。
  他们不只是生产石膏像,还有画作、石雕、浮雕、壁画,甚至是宗教装饰品。
  可以说业务十分广泛。
  在简单的谈判后,确定了需求,然后,由李棠光提出,想参观一下他们的工厂。
  雅格安欣然接受。
  表面上看来,双方谈得比较融洽,实现了双赢。
  下午。
  乔巡和李棠光跟随着雅格安前往位于kabul郊外的斯瓦兰工厂。那是东部山区,兴都库什山脉的一处山洼洼地。据他说,因为东部山区的土壤矿物质丰富,不论是用来制造颜料,还是雕像材料,都十分适合。
  斯瓦兰工厂的规模在kabul来说已经相当大了,占地约莫有四五万平方米,划分了各种区域,原材料加工、精加工、雕刻、上色、细磨……等等。
  这边灰尘很大。阿枯柏汗国的气候本就比较干燥,这种跟山石沙土相关的工厂灰就更大了。
  雅格安给乔巡和李棠光分发了防尘面罩。然后,他领着两人开始参观。
  从雕刻区,到绘制区。
  李棠光展现着他的专业性,在各种工艺流程上的发问很专业,让雅格安丝毫不怀疑他们的目的性。
  工厂的原材料加工区里。乔巡看着一辆辆卡车运着在阳光下呈现彩色的土壤进入囤积池。那些土壤要经过处理,分成几批材料,包括颜料矿物、雕塑陶土等。
  没有污染气息。
  这让乔巡感到奇怪。他先前以为石膏像没有污染气息,是在加工过程中处理掉的,但现在……似乎材料本身就没有污染气息。
  他们进入雕刻区。流水线生产的,那些石膏像都是从模具里走出来的。这又让乔巡疑惑了,明明看模具,根本就没有那么精致。但成品的精细程度却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看着仓库里陈列着的一座座雕刻打磨好的石膏像。
  乔巡陷入沉思。这些石膏像给人的感觉又有些不同,比起酒店里的,差了一点“形象上的饱满度”。
  改变,是在哪个环节呢?
  原材料?包装?运输?
  一个个排查吧。先从原材料开始。
  然后,乔巡在“塔网”里与李棠光沟通。
  “酒店苏经理他们那边订的石膏像,生产地是在哪儿呢?”李棠光按照乔巡在“塔网”里给他的要求问。
  雅格安说:“原材料在二十公里外的山麓地区,那边的土壤质地黏稠性比较大,适合我们的塑造工艺。”
  “那些土壤好像跟一般的不太一样。”
  “是的。一般的石膏像大多以石灰为原材料。我们的石膏像名字虽然是石膏像,但石灰并不是主要材料。还是这边的特殊土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