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平藏用看着侍从成耜,说:“郎君,雅兴啊!我看你背了琴盒,郎君是来找赵大人抚琴的?人间有三种美事: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不美的是,城里现下没酒。”
  侍从成耜向平藏用行礼后说:“这位大人不要打趣我,我是一个武人,哪里会弹琴。我那会儿去取东西,看琴的人和我说天气潮湿,让我好好安置这琴,我才把琴带过来了。我是宛春侯的侍从,这琴名叫‘虎枕’,是我家侯君修缮建业的宅子的时候找到的古琴。琴没了弦,我家侯君北伐时带了琴北上,想着找人把琴修好。”
  平藏用说:“然后修好了。”
  侍从成耜答:“是,是郡王的师兄修的呢。郡王在泗州重修建春宫,郡王南下后,我家侯君有一天去了建春宫,在里面遇见了郡王修道时的师兄散人,散人是因为听说高平郡王重修了道观,特意来的,没想到遇到了侯君。我家侯君托散人修琴,散人修了琴,又赠以虎皮褥子和安神香丸。”
  平藏用说:“侯君有心,把琴带来了。行军不易,侯君竟然还带了琴来么?”
  侍从成耜说:“这是有缘故的。我们侯君曾经有一把笛子,名叫准提,后来丢了。侯君说如果自己能在荆州找回准提,当用虎枕回礼。嗐,我本来以为侯君是胡说的。准提早不知道去哪里了。”
  “我似乎听说,准提被贼军拿走了?我知道准提是一支名笛,那群塞外汉子竟也知道这笛子么?”
  “是呢,他们也知晓。我们在雍州时,侯君有一次生擒了虚连提的叔父,他倒是一条好汉,愿意慷慨赴死,只说自己有一个愿望:他说自己会吹笛,听说许朝武家子弟善吹笛,死前求听一笛,侯君敬佩他的胆魄,在夜中为他吹《大墙上蒿里行》,二人合吹第二遍,吹完之后,他折断了自己的笛子,不惧斩头之刀,大吼一声说:来生愿得第五岐之手与名笛准提!随后连眼都不眨,毫不畏惧地被斩首了。可能也就是这次,贼军们都惦记上了侯君的笛子。”
  平藏用感叹道:“第五将军和准提都有名,外族也都知晓了。虚连提那叔父比我有福,先听到了准提的笛声。”
  赵弥忽然说:“参军也听过准提的笛音。”
  “哦?”平藏用说:“我……?”
  “夜里。”
  “夜里……?哦?夜里?郡王弹琵琶的那一夜么?琵琶弦断了那次?”
  赵弥“嗯”了一声。
  平藏用说:“啊……”沉吟了一会儿,对赵弥说:“赵大人好耳力!”
  赵弥苦笑了一下,说:“我哪里听得出来,郡王听出来的。”
  平藏用问:“郡王听出来了。”
  “是。”
  “我……”平藏用说不出话来,隔了一会儿,才说:“沮渠父子该死!!我见郡王头发白了,以为郡王是听说了那群混账东西在城底下的叫骂。我不敢放郡王上城……其实上与不上,没什么区别。”
  赵弥说:“大概吧。”
  平藏用也苦笑了一下,问侍从成耜:“准提是支名笛,是在哪里丢的?难为那群人找来它。”
  侍从成耜说:“在并州被贼军拿走了。等我们进入了关西,在襄阳时,听说伪秦诈称侯君死了。侯君说,伪秦如果在荆州诈称他死了,那他的笛子就会出现在荆州。并州、荆州隔了几百几千里地,我不信侯君的话,可侯君竟然猜的没错。”
  赵弥听侍从成耜说着话,耳中似乎听见了《大墙上蒿里行》的余音——笛曲悲凉慷慨,余音久久不绝。他想起了那一夜彻夜不绝的笛声,沮渠隋彻夜吹笛,如今他已变得只剩下一颗头了。
  平藏用在夜里听不出沮渠隋彻夜吹笛,吹的是准提。赵弥也听不出来。赵弥甚至听不出笛曲是《大墙上蒿里行》。
  赵弥忽然生出了一股落泪的冲动。何谓愿心,凡事发愿,只要足够虔诚,一定能够成就。宛春侯知道准提会在荆州,郡王识得准提。郡王和宛春侯之间的情义,常人如何比得……
  他想起了那黑暗的天色,郡王的头发本来如夜色一般乌黑,然而在第二天变成了白色。人命危脆,世间浮幻,宜修胜善愿,郡王不怕死,也不怕自己的头发变了颜色。
  郡王说活着就负起责任,如果死了,就发愿转生最高天——即使错过的人,如果都发了这样的愿,早晚会在最高天相见。郡王那时想在最高天再见的人,是宛春侯吧。
  高平郡王身在荆州,准提就会出现在荆州,因为,只有高平郡王能在准提被吹响时,听出来那是准提。
  因为高平郡王是宛春侯的知音。
  知音之人,生死之交。少年相识,神仙道侣。郡王和宛春侯之间的情义,常人绝无可能比得。
  根本不可比。
  赵弥忽然觉得,宛春侯能来江陵,是神佛允诺的定数,宛春侯有愿心,不比郡王的愿心稍弱一分。他看了一眼天色,今日的天色,适宜安眠。天色晦暗不明,那神佛远在九重天上,他们到底看不看得见人间呢?
  是看得见的吧。
  日色并不晃眼,赵弥看着茫茫高天,无端想要落泪。
  作者有话说:
  1枫林月出猿声苦,桂渚天寒桂花吐。此中无处不堪愁,江客相看泪如雨。——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
  2《大唐西域记》
  第236章 业火1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